浑然天成和巧夺天工是两个常用的汉语成语,二者在含义、出处和用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核心含义
浑然天成 形容事物自然形成,无人为雕琢痕迹,强调天然与完美的结合。 - 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如山水)、诗文结构或人的才德。 - 例句:
这座园林设计巧妙,浑然天成,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 他的文章语言流畅,思想深刻,真是浑然天成。
巧夺天工
指人工技艺精巧胜过天然,强调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 常用于形容工艺品、建筑或技术成就。 - 例句:
这件陶瓷工艺品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 古代建筑群布局合理,巧夺天工,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二、出处与背景
浑然天成: 出自唐代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原指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后泛指事物自然生成且无雕饰。- 巧夺天工
三、用法与侧重点
浑然天成 侧重于自然性,常与“人工”“雕琢”等词形成对比。 - 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 这幅画色彩搭配浑然天成,毫无刻意痕迹。- 巧夺天工
侧重于人工技艺的精湛,常与“天然”“原始”等词相对。 - 多用于赞叹具体事物,如工艺品、工程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浑然自成(强调自然形成且独立完整)。 -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超凡,类似神助)。- 反义词:
粗制滥造(指制作粗糙,毫无美感)。 - 粗疏拙劣(强调疏忽大意,技艺低下)。
总结
浑然天成:自然与完美的结合,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观、诗文或人的才德。- 巧夺天工:人工技艺的极致表现,常用于赞叹技艺精湛的工艺品或建筑。- 二者核心差异:天然与人工、无雕饰与精巧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