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创作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长环境的影响
巴金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长大,受到母亲和“下人们”的影响,养成了善良助人的品质,对封建礼教产生了厌烦和憎恶。这种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热情,早期作品如“激流三部曲”和“爱情三部曲”都反映了他对封建家庭和传统礼教的抨击和反抗。
中外思想的影响
巴金受到卢梭、左拉、罗曼·罗兰等文学大家的影响,尤其是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这在《灭亡》《爱情三部曲》等作品中有所体现。然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难以实现,使巴金感到矛盾和苦闷。
社会接触的加深
随着巴金对社会接触的日益加深,他的创作不再单纯局限于家庭题材,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
个人经历的转变
巴金在年轻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信仰无政府主义,但政治理想的失败使他陷入愤激和痛苦的情绪中,文学创作成为他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这种情绪在后期作品中得到了更为深沉的表达。
抗日战争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爆发成为巴金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战争让他从书斋和大学课堂中走出来,亲身体验了战火的残酷和艰难,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经历促使他的创作风格从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和冷静。
思想的成熟与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金的思想不断成熟和进步,他开始反思无政府主义和激进民主主义,创作出更为深刻和成熟的作品,如《寒夜》等。
综上所述,巴金的创作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个人成长经历、中外思想影响、社会接触的加深、个人经历的转变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等。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激情澎湃逐渐转向中期的沉稳和冷静,最终形成了更为成熟和深刻的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