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是一种 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这种爱情观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在《会饮篇》和《斐多拉丝篇》中写道,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强调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
这种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综上所述,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的精神恋爱,强调爱情的理想化、纯洁性和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