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不堪设想”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担心其结果过于严重而无法想象,通常用于形容潜在的负面结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具体解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核心词解析 - “不堪”:
不能承受、无法忍受;
- “设想”:想象、推测;
- 整体指事情的结果超出了现有认知范围,尤其是向负面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情感色彩 该成语通常带有 消极/贬义
倾向,强调对潜在灾难的担忧,例如自然灾害、决策失误等。
二、使用场景
负面事件预警
- 例:用劣质材料建高楼,后果不堪设想;
- 例:若企业不重视环保,未来后果不堪设想。
决策风险提示
- 例:投资需谨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例:政治局势动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不可思议(强调难以理解)、危如累卵(比喻形势极不稳定)、凶多吉少(预示坏结果占多数)。- 反义词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相安无事(彼此相处平安)。
四、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出自清代曾国藩《复吴南屏书》:“纵使十次速灭,而设一次迁延,则桑梓之患,不堪设想!”原指战争中若有一次延误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后泛指任何可能引发严重问题的情况。随着时间演变,其使用范围扩展至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