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强烈情感色彩的歌曲,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中国国歌。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妄图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战斗中。个人贡献
田汉:
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主题歌的歌词。他在狱中完成了歌词的创作,并通过狱中的同志将歌词传递给共产党员、音乐家聂耳。
聂耳:音乐家,1935年在得知田汉被捕后,主动要求为这首诗谱曲。他在短暂但富有创意的时光里完成了曲谱定稿,寄回国内。
歌曲意义
抗日救亡: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激昂振奋,如同战斗的号角,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最强音。在战场上,战士们高唱着这首歌冲锋陷阵,激励着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团结力量:
在敌后,广大群众唱着这首歌,凝聚起抗日的力量,成为了团结和鼓舞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有力武器。
国家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见证了中国从被压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程,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要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总结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和奋斗历程的象征。它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由田汉和聂耳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共同创作,成为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战歌”。1949年,它被确定为国歌,至今仍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