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的古代雅称,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常见雅称分类
云霄类 - 云霄、霄云、天波、天衣、云海、云罗、三素(青、白、黑云)
- 例句: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霄。”
浮云类
- 浮云、素云、淡云、游云、轻云
- 例句: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未直接用“浮云”,但“游云”等词有相似意境)
色彩类
- 碧云(青天白云)、丹碧(晨云)、炎晖(午云)、西岚(傍晚云)、春霭(春日云)
- 例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秋水”呼应“丹碧”与“春霭”)
二、其他雅称
动态云: 飞云、游云、归云、海云 特殊形态
祥瑞云:吉云、祥云、瑞霭、瑞云
自然景观:云海(云层翻涌)、云岚(山间云雾)
三、补充说明
云在古诗文中常与时间、情感结合,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烟渚”含云意)
动词用法:云可作谓语,如“云游”“云集”
以上雅称多见于诗词歌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未直接用云的雅称,但“草深”隐含云层厚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