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牌坊》是一篇充满深刻思考和情感色彩的散文。以下是一些好句的摘抄及赏析:
“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了,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了。” 赏析:
这段描写展现了牌坊的雄伟与精致,青石条的纯净和浮饰图纹的细腻,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家乡风景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鸟不在这里筑窝,象征着牌坊的孤独和高高在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夏日,凉沁沁的石板底座上总睡着几个赤膊的农夫,走脚小贩摆开了摊子,孩子们绕着石柱奔跑。哪个农夫醒来了,并不立即起身,睁眼仰看着天,仰看着牌坊堂皇的顶端,嘟哝一声:‘嗐,这家有钱!’”
赏析: 这段描写通过夏日的景象,展现了牌坊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赤膊农夫和走脚小贩的描绘,生动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贫穷,而孩子们对牌坊的崇拜和好奇,则揭示了牌坊在当地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牌坊是一种石质门架,一般有两层楼那么高。每年乡间举行全民欢庆的‘庙会’时,也会在寺庙门口临时用木条搭建一种牌坊,上面装饰得很花哨,几天庙会一过,就拆掉了。永远不拆的就是那种石质牌坊,最老的据说有五百年了。”
赏析: 这段介绍了牌坊的不同类型和用途,临时搭建的牌坊和永恒的石质牌坊形成对比,突出了牌坊在乡村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石质牌坊的永恒性,象征着封建社会的顽固和长久。“在乡间的各种工匠中,石匠的地位最高。这是因为,其他工匠的活儿比较家常,而石匠的活儿都比较重要。石匠里边又分三等,最低一等砌凿墓碑,中间一等砌凿石桥,最高一等砌凿牌坊。”
赏析: 这段通过对比其他工匠和石匠的地位,揭示了石匠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石匠的工作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承载着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石匠的尊重和依赖。“牌坊像一道铁链,沉重地锁住了妇女。”
赏析: 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牌坊对妇女的压迫和束缚,象征着封建礼教对妇女自由的限制和压抑。牌坊的坚硬和永恒,与妇女的脆弱和无奈形成鲜明对比。“那些他为女子建造贞节牌坊的墓里都是空的,可以证明在那个年代,女子如果嫁人再改嫁就会被他人所诟病,影响家族形象。”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揭示牌坊背后的真相,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酷压迫。空墓象征了那些为“贞节”而死的妇女,她们的牺牲被用来维护家族的面子,而不是出于对她们个人的尊重和关爱。“牌坊其实是为了表彰功勋,考中科举的人的,然后就是忠孝节义的代表。其实并没有重要到要用生命去换取的地步。但总有一些人把它们看得很重要,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都把它看的很重要了,你会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与他们同类,只剩下默然。”
赏析:
这段通过反思牌坊的意义,批判了社会对牌坊的过度崇拜和盲目追求。牌坊的象征意义被揭示为虚妄,反映了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误解和盲从。
余秋雨的《牌坊》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揭示了牌坊在封建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和对妇女的压迫,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批判。这些好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