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猴子称霸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核心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该歇后语的字面意思是“老虎不在,猴子称大王”,比喻在强者缺席的情况下,较弱者或平庸者占据主导地位。
深层寓意
权力真空: 象征缺乏真正有能力或德行的人占据高位,导致组织或团队失去核心领导力。 讽刺与批评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该歇后语最早见于清代周希陶的《增广贤文》,原文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强调强者缺席导致的权力转移。
文学运用
在清代王浚卿的《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中也有类似表述:“靠着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通过具体事例阐释了该俗语的现实意义。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职场环境: 形容部门负责人离职后,下属临时承担更多责任却能力不足。 社会现象
反面教材:警示人们不要依赖他人威望,需提升自身能力。
四、相关类似表达
“老虎不在,猴子称大王”:与原歇后语完全一致,强调强者缺席的权力真空。
“猫不在,老鼠跳”:老挝谚语,类似比喻,强调依赖强者时的被动局面。
综上,该歇后语通过生动的动物意象,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依赖性与脆弱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