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同之处
人生经历与军旅生活
高适和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真实体验,他们的诗歌中都记录了边塞生活的真实情况。
两位诗人都抒写了他们的理想、抱负,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他们的边塞诗都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人民苦乐的关心。
不同之处
内容深度与广度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常常从政治家的角度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和国家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岑参的诗歌则在反映生活广度方面有所开拓,大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风格
高适的诗歌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岑参的诗歌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灵活,视所写内容而定,风格雄奇瑰丽,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表达方式
高适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用词精准,形象生动,注重对现实场景的描绘。
岑参的诗歌语言华丽,用词瑰丽,形象生动,注重对边塞风物的刻画。
总结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内容上,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人民苦乐的关心,以及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然而,高适的诗歌更注重从政治家的角度分析边塞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岑参的诗歌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在艺术风格上,高适的诗歌以苍凉悲壮为主,岑参的诗歌则以雄奇瑰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