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歇后语是 一种具有诙谐幽默特点的传统语言文化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幼儿歇后语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谐音和比喻来表达幽默和形象的意义,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这些歇后语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能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