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都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并且都成为了常用的成语。
自相矛盾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魏书·明亮传》,讲述的是一个人同时卖矛和盾,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而自己的盾坚不可摧,当被问及如果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如何时,他无法回答,从而形成了自相矛盾的情景。
寓意: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掩耳盗铃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讲述的是一个愚蠢的小偷在偷铃铛时,认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不会被人发现,最终被他人捉住。
寓意: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这两个成语都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不顾客观事实的行为。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