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协助
环境创设与常规培养
- 与主班老师共同布置教室主题墙,每月更换主题(如“我爱我的家”“秋天的童话”),通过图片、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营造温馨学习氛围。
- 协助建立班级秩序,指导幼儿养成洗手、排队、进餐等日常习惯,通过游戏(如“我是小司机”“大家都是好朋友”)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幼儿个体关怀
- 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及时安抚情绪低落或矛盾冲突的孩子,例如通过游戏引导冲突解决。
- 协助保健医生做好晨午检,关注幼儿健康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二、教育教学配合
课程设计与实施
- 根据教学大纲和小班幼儿特点,制定月度教学计划,涵盖语言、健康、艺术等领域。
- 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互动,鼓励大胆表达;在美工区提供丰富材料激发创造力。
教学方法创新
- 采用游戏化教学,例如通过拼图游戏训练手部精细动作和空间认知能力。
-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及时介入指导,避免直接干预(如调整拼图难度)。
三、家园沟通协作
定期反馈与交流
- 通过家长微信群、家长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进步及需家长配合的事项。
- 分享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等,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同感。
家校合作活动
-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亲子游戏、家长课堂),促进家园共育。
- 针对特殊需求幼儿,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四、自我提升与反思
专业能力提升
- 参加园内教研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每月撰写教育随笔总结经验。
- 观摩片区教师技能比赛(如雪花片插接),拓宽教学视野。
问题分析与改进
- 记录教学中的难点(如发音纠正、行为习惯培养),通过调整策略(如分步教学、正面激励)改进。
-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工作重点(如关注情绪敏感幼儿、优化活动设计)。
总结
通过规范管理、创新教学和家园共育,班级幼儿在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未来需继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升教学灵活性,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