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哑不聋不做家翁”是一句 中国古代的民间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家庭中的长辈,在面对下辈的过失时,应该学会装糊涂,不过多干预。这句话的出处和典故与多个历史故事相关联,主要强调在家庭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宽容和沉默,以维护家庭和谐。
出处与典故
《资治通鉴》: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224卷中引用了这句俗语:“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郭子仪的故事:
唐代宗时期,郭子仪的儿子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吵架,郭暖说出了一些过激的话。郭子仪带儿子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笑着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下一辈吵架何必计较?”。
俗语含义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长辈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态度。作为长辈,应该学会装聋作哑,不对下辈的过失过多计较,从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智慧在于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避免因为小事引发更大的矛盾。
现实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要保持宽容和沉默,不要过多干预子女的事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家庭中贡献大但可能不被完全认可的长辈,这句话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总结
“不哑不聋不做家翁”是一句富含哲理的民间俗语,它告诫我们在家庭生活中要学会装糊涂,不过多干预,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古代家庭生活的智慧,也对现代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