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寡欢而亡”是一个成语,指长期处于郁郁寡欢(长期闷闷不乐、心怀苦闷)的状态,最终导致身心衰竭而死亡。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因长期精神压抑、压力过大或情感困扰而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
详细解析:
核心含义 郁郁:
指情绪低落、发愁的状态,常与“郁郁寡欢”连用,强调持续性的心理压抑。
寡欢:指快乐少、缺乏愉悦感,与“郁郁”结合后更强调性格中持续性的消极情绪。
而亡:表示因前述状态导致的悲剧结局,即死亡。
出处 该成语出自战国楚辞《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原指屈原因忧国忧民而郁郁寡欢,最终悲剧收场。
与“闷闷不乐”的区别
闷闷不乐: 侧重描述短暂或即时的烦闷情绪,而“郁郁寡欢”强调长期、持续的性格特征。 例句
“他因长期抑郁未能及时就医,最终郁郁寡欢而亡。”
补充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郁郁寡欢”常与其他情感状态结合使用,如《青春之歌》中描述人物因理想破灭而陷入郁郁寡欢的境地。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楚辞》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