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创作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有所不同: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代表作:《望岳》
特点:展现了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语言精炼,气骨峥嵘。
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特点:反映了壮年时期对政治的野心和抱负,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安史之乱至入蜀前的作品(755年-763年)
代表作:《三吏》、《三别》、《百忧集行》、《同谷七歌》、《春望》、《哀江头》
特点: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大动荡,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弃官入蜀后的作品(763年-770年)
代表作:《卜居》、《狂夫》、《客至》、《江村》、《野老》、《南邻》、《出郭》
特点:反映了定居草堂时期的生活状态,作品风格较为恬静和安定。
这些时期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生活的变迁,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从早期的豪情壮志到晚期的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被后人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