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范仲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极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字号
字希文
作品
《岳阳楼记》
《武夷茶歌》
《江上渔者》
《渔家傲》
《苏幕遮》
《御街行》
《范文正公文集》
称号
范文正公
写作风格
范仲淹的文学风格继承并发展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作品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生平简介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随母改嫁到朱家,后知道自己身世后,外出读书。他在应天府书院学习刻苦,考中进士后踏入仕途。他历任多个官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在政治上,他力主改革,提出“庆历新政”,虽然最终受挫,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上,他的诗词文章表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世及追赠
范仲淹于1052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8岁。他死后被追赠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