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耻下问的例子?

时间:2025-03-26 04:20:11 爱情文案

孔子的“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的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据《论语》记载,孔子在太庙祭祖时,对每一件事都感到新奇,向别人提出问题。当被问及为何学问出众还要问时,孔子回答:“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这表明他并不认为向他人请教是耻辱,反而认为这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孔圉的“不耻下问”

卫国的大夫孔圉,以虚心好学、为人正直著称。他死后,卫国国君赐给他“文”的谥号,称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表示不解,问孔子为何孔圉能被称为“文”。孔子解释说,孔圉虽然地位不高、学问不如自己,但他勇于向地位低、学问少的人请教,且不感到羞耻。这正是“不耻下问”的体现。

杨时的“不耻下问”

北宋时期的杨时,已四十多岁且学问高深,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在洛阳伊川书院求学时,杨时为了不打扰正在打盹的程颐,与游酢在雪中静立等待,直到程颐醒来。这种尊师重道、诚心专志的精神,被后人传为佳话,并用“程门立雪”来形容。

华佗的“不耻下问”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家糊口,去城里求蔡医生收他为徒学医。在学徒期间,华佗不仅勤奋好学,还经常向师兄们请教,即使被欺负也不计较。通过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华佗最终学到了精湛的医术,成为一代名医。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不耻下问”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